鱼虱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鱼虱别名鱼鳖、鱼寄生、鱼怪, 是浪飘水虱科动物。全体乳白色呈长卵形,阔而扁,雌者长达30毫米,宽约15毫米,雄者较小,长4-10毫米,宽1-6毫米。头部复眼长卵形,黑色,有短触须2对,头下方有颚1对,小颚2对。胸部共7节,胸肢7对。腹部萎缩成尾状,分5节,鳃足5对,成叶状,在尾节下方。
鱼虱于世界各地皆有分布,主要生存于温带淡水水域中,但亦有一些种类可生存于咸水或半咸水水域。 鱼虱善游泳,但有许多种类往往以翻筋斗的方式在水中前进。鲤鱼、草鱼、吴郭鱼、鳗鱼等淡水鱼类常发生感染。鱼虱不分宿主种别,各种淡水鱼皆可被寄生,多半寄生于血液循环充足的区域,如鱼鳍基部,嘴周围,用盘状的刺吸口器取食血液和黏液,以吸盘牢固地吸附在宿主皮肤上。当饱食血液后常会离开鱼体,躲于环境,再附着另一尾鱼,故具更换宿主能力。雌虫受精后,离开宿主于水生植物、石块等产下100-300个具点黏液状的卵,排列呈长列状。
鱼虱首载于《四川中药志》。据有关研究,鱼虱子含黑色素、磷酸钙、蛋白质等。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。 鱼虱的腹面有许多倒刺,似把钉般地吸附鱼体上,在鱼体上不断爬动,并以其腹面倒刺、口刺、大颗, 刺伤、撕破鱼体所寄生部位,分泌毒汁,使鱼体消瘦。由于鱼虱吸食鱼血,引起鱼贫血,体表皮肤有许多伤口,促使鱼体感染微生物,从而造成鱼类死亡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鱼虱”的信息,请点击:鱼虱百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