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

张存浩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)

张存浩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张存浩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)

张存浩(1928年2月23日-2024年7月12日),出生于天津,籍贯山东无棣,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,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,中国科学院院士,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,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,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、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。中共十三大、十四大代表,第八、九届全国政协常委,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1950年,张存浩从美国学成归国。1951年起,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,历任副研究员、研究员、副所长、所长。 20世纪50年代,他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,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产率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。60年代,致力于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的研究,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,比较全面完整地解答了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。70年代,开创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领域,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氟化氢/氘化学激光器,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。80年代以来,开拓和引领中国短波长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和探索。 1980年,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1991年,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;同年,任中国科协副主席。

张存浩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、国家科技进步奖、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、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众多奖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、培养硕士、博士生30余名。 2016年,国家天文台将编号“19282”的小行星命名为“张存浩星”。

2024年7月12日,张存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,享年96岁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张存浩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)”的信息,请点击:张存浩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