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栎(壳斗科栎属植物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麻栎(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.),是壳斗科栎属多年生的乔木植物。树干高大;树皮深灰褐色,深纵裂;幼枝被灰黄色柔毛,老时呈灰黄色;叶片形态多样,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;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,花柱壳斗杯形,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;坚果卵形或椭圆形,顶端圆形,果脐突起;花期3-4月,果期翌年9-10月。 果实为坚果,种子富含淀粉,《救荒本草》中所记载的橡子树统称为麻栎。
麻栎原产地在中国,现在在中国分布为辽宁、河北、山西等地,在日本、朝鲜、东南亚也有分布。 麻栎植物喜光、湿润,耐寒,耐干旱、瘠薄,不耐水湿,不耐盐碱,湿润、肥沃、深厚、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。 麻栎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。
麻栎的果实及树皮、叶可入药,果实:解毒消肿,用于乳腺炎;树皮:收敛,止痴,用于久泻,痴疾;始载于《雷公炮灸论》。 麻栎树形高大,树冠伸展,浓荫葱郁,可作庭荫树,行道树,也是营造防风林、防火林、水源涵养林的乡土树种。 麻栎仅供药用,不可食用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麻栎(壳斗科栎属植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麻栎(壳斗科栎属植物)百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