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王扫北(明初时期流传的传说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燕王扫北是明初民间流传着的传说,正史中没有“永乐扫北”的说法,而民间 “燕王扫碑”、“燕王扫北”、“永乐扫北” 却广泛流传。
关于燕王扫北一说发动靖难之役南下的征战,一说是燕王继帝位后北伐蒙古。
靖难之役朱棣先发制人,打着“为蒙尘的祖宗功德碑扫碑”和“靖难”的旗号,于1399年起兵南下。史称这次争夺皇位的战争为“靖难之役”;民间则称之为“燕王扫碑” 或“燕王扫北”。
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,名朱棣,领重兵镇守大都(北京)。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,朱元璋死后,其皇太孙(朱标次子)朱允炆继皇帝位,年号建文。建文帝即位后,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,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。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炆继承皇位不满,便以“诛奸臣,清君侧”为借口,起兵反抗。建文帝得知,便诏集山东、河南、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,自太行山以东,陈兵于滹沱河沿岸,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燕王扫北(明初时期流传的传说)”的信息,请点击:燕王扫北(明初时期流传的传说)百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