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北草蜥

北草蜥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北草蜥

北草蜥俗名为草蜥,是有鳞目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 ,世界已知约10种,中国有6种。体瘦长,头体长62~70毫米;尾长180~245毫米,尾长约为头体长的3倍;体背部中段起棱,有大棱鳞6纵行;腹部起棱大鳞8纵行,纵横排列,略呈方形;颏片3对,鼠蹊窝1对;头、体、尾及四肢背面均为棕绿色,腹面灰棕色或灰白色,眼后至肩部有1条浅纵纹;雄性背鳞外缘有1条鲜绿色纵纹,体侧杂有深色斑 。

北草蜥分布于中国吉林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,在越南、缅向、印度尼西亚、日本、朝鲜及西伯利亚也有分布。多生活于海拔为436~1700米的山坡以及山地草丛中,一般栖居于山区、丘陵之农田、路边草丛、茶园、荒野、灌木丛中;昼夜活动,主要以昆虫、蚯蚓等为食;有冬眠习性,冬眠时多躲藏于草根、树根下或田埂边之土洞中,路边的石下也是良好的栖身之处;胆子很小,在受到惊扰时迅速逃跑。北草蜥卵生,卵乳白色,每次产2~6枚,5~6月份多产3~4枚,7~8月份多产2枚 。

北草蜥完全以昆虫为食,其中有害昆虫占绝大多数,大量捕食蝗虫、蝶蛾幼虫等多种农林害虫,对农、林业生产有益 。北草蜥被列入在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中属于无危(LC) 。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 。列入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——脊椎动物卷》(爬行类)——无危(LC) 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北草蜥”的信息,请点击:北草蜥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