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弓鱼

弓鱼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弓鱼

弓鱼又称大理弓鱼,是鲤形目鲤科裂腹鱼属鱼类动物。 体形不大,体长180-285毫米;头小且短,吻短,嘴略尖;身体侧扁或略侧扁,背缘隆起,腹部滚圆;背部及侧部被细鳞,胸部及前腹面裸露无鳞;全身银白闪亮,背部泛青光;鳞细排列不整齐,形状亦不规则;每条约二至四两重,因其能以嘴衔尾跳跃出水面、形象如弓而得名。

弓鱼产于中国云南洱海,洱海附属水系也有分布,是中国特有种。喜欢逆水上游,而且还决不回头,游不上去时就弓着腰把自己射向前面,以致于能沿着苍山十八溪游上苍山顶。弓鱼在静水中觅食,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。弓鱼平常生活在羡濞江里,每年冬至到惊蛰期间,到洱海源头的“弓鱼洞”等处产卵。

由于近年来洱海引入外来种与大理弓鱼之间的竞争剧烈,同时山溪小河筑堰引水,大部分产卵场遭到破坏,致使其数量锐减,已濒临灭绝,成为濒危物种;-一九八八年被中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。需加强保护并积极驯养繁殖以恢复其数量。前人对弓鱼称赞很多,侯允清篆《邓川州志》记载:大理“惟鱼为多,其色如银,狭长如,无鳞少骨,味鲜美,产洱海中”。《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》中也记述有:弓鱼“出洱海,如鲦而鳞细,长不盈尺。”因其肉多脂肥厚,入口即化,明代四川籍学者杨升庵品尝后推崇备至,称之为“鱼魁”。清代学者师范曾为之吟下“内腹含琼膏,圆脊媚春酒”的诗句。洱海周围的白族乡亲则将其赞美为“洱海花”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弓鱼”的信息,请点击:弓鱼百科